武漢市法泗機耕船制造有限公司
聯系人:吳 波 18602746208
吳華林 13871021876
電 話:027-81367480
Q Q:59635870@qq.com
網 址:www.7s8z.com
郵 編:430210
地 址:武漢市江夏區法泗街長虹村
通過各種資料的收集,農機設備獲得了下面三個關于農業機械化的啟示,希望對農機的發展有幫助。
啟示一:農業產業化必須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堅持服務“三農”的根本宗旨。我國推進農業機械化,必須處理好農業機械大規模生產與家庭聯產承包經營之間的關系。在這方面,農機跨區作業開辟了一條小規模農業使用大型農業機械進行規?;?、集約化和現代化生產的現實道路。在總結農民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1996年開始,農業部、公安部、交通部等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利用小麥收割從南到北的時間差,組織開展聯合收割機跨區機收小麥作業,及時發布農機作業供求信息,并出臺了跨區作業的車輛、機具免征過橋過路費等政策,受到農民歡迎和機手擁護,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一舉措,不僅大幅度提高了聯合收割機利用率,降低了作業成本,提高了購機者收益,而且滿足了農民對機械化收割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小麥機械化收割水平。目前,跨區作業已從小麥機收擴大到小麥機播和機耕,水稻機收和機插,玉米機收等環節。
我國農業機械化工作的中心任務是推進以跨區作業為代表的農機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和產業化,扶持、發展和壯大各類農機服務組織,促進農機共同使用,有效配置農機資源,提高農機利用率和效益。要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必須把農民作為主體,同時發揮政府的扶持、引導作用,想方設法解決農民“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問題。將促進農業不斷增效農村加快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把握糧食生產這條主線,組織好農業機械化生產,搞好農機跨區作業服務,滿足廣大農民的需求。
啟示二:堅持“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發展原則。我國地域廣闊,農業生產條件各異,因此,我國的農業機械化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要找準制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薄弓弓環節,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在重點地區、重點作物和重點環節的機械化發展上進行突破,以點帶面,穩步推進。東部地區、大中城市郊區和有條件的農墾區,應在繼續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的基礎上,將農業機械化生產范圍拓展到外向型農業、城郊型農業和觀光農業,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中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應重點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做大做強糧食產業提供農業機械化支持;西部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應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農產品機械化、草原建設和草場改良機械化,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
啟示三:堅持技術創新、完善法制、推進社會化服務的道路。建立健全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體系是世界各國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有益經驗。要堅持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普及應用。采取技術攻關、試驗、示范等措施,促進基礎性、關鍵性和公益性農業機械的科學研究和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通過政策引導,充分發揮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支持產學研結合,鼓勵根據不同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安全高效的農業機械。堅持依法推進、依法監管。在全面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規定的燃油補貼、稅收信貸優惠、建設農機化示范基地和建設機耕道等扶持措施的同時,建立和完善各項配套法規,構建促進農業機械化的保障機制。堅持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按照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和完善適應家庭承包經營和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農業生產經營者共同使用、合作經營農業機械,支持農機大戶發展;積極引導各類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發展,實現規范化運作。